阅见春天丨检察深汲书香 阅读启迪心灵
时间:2022-04-23
来源:松北区人民检察院
作者:各部干警
编辑:杨俊
录入:孔莉莉
审核:杨俊
最是书香能致远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读一本好书,就像是与一个高尚的人交朋友。你心中是否有这样一本好书想要分享?在第27个“世界读书日”到来之际,让我们与松北检察的检察官们共同开启一本书的“浪漫”旅行吧!
第一检察部 白云晓
在学习、生活和工作中,沟通无处不在。如何找到沟通的技巧,使人沟通更顺畅?《非暴力沟通》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。本书通过介绍观察、感受、需要以及请求4个要素,从教会人们善于发现美好的角度出发,为我们提供了有效沟通的思路。一方面在沟通时,我们在表达自己的需求时,要有意识地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。认真观察,客观清楚地陈述事实;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,再然后提出具体的要求。当然,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,相反,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。另一方面,我们要用这四个步骤全身心地倾听对方。所谓全身心倾听,就是放弃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,观察对方时,不做分析和建议。全身心倾听感同身受的体会,他人的感受和需求。全身心倾听,有助于在观察的基础上感同身受的给予对方反馈。这样更容易产生共鸣使沟通变得顺畅。通过阅读《非暴力沟通》,我体会到: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,爱将自然流露。
第二检察部 崔彤
初读《平凡的世界》这本书,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。究竟什么样的世界是平凡的,而世界又怎会平凡。该书是路遥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10年的时间为线索,通过描写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,描绘了在巨大社会变革中各阶层普通人的人生之路。《平凡的世界》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芸芸众生,写尽社会百态,但又不乏温暖与奋进的力量。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主人公们,即使遇到了重重困难,但依旧坚韧不拔,对苦难更多的是一种无畏的心态,好像没有什么能打倒他们。在书中、在现实生活中、在疫情攻坚克难的今天,我仿佛看到了无数个“孙少安”,“孙少平”的身影在传递中华民族自强不息,迎难而上的精神内涵。人生而平凡,又生而伟大。
第三检察部 吕冬雪
今天我分享的书目是加缪的《鼠疫》。该书通过描写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,以主人公里厄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,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那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、拥有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的大无畏精神的真正勇者不绝望不颓丧,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伟大的自由人道主义精神。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灾难中的人间百态:我目睹了有人没日没夜的救治病人;有人积极奔走建立卫生志愿防疫组织;甚至有人因防疫染上病毒献出了自己的生命。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严重,作为一名党员,我更加要学习书中的伟大抗疫精神,坚定信仰、冲锋在前、勇于担当、付出全部,以涓滴之力汇聚起磅礴之势,守人民安危、护山河无恙!
第四检察部 王立东
当你对生活感觉到迷茫的时候,不妨读一读《平凡的世界》吧!《平凡的世界》以黄土高原深处一个普通的自然村落为着眼点,透过对孙、田、金三大家族的普通人物生活延展开来,由农村互动到城市,从文革后期跨越到改革开放前期,展示出一幅从1975-1985年,历经十年的乡土画卷。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,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,刻划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。劳动与爱情,挫折与追求,痛苦与欢乐,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,纷繁地交织在一起,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。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,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,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、拥有对真善美的追求,我们依然可以创造一个不平凡的世界。世界也会因你而不平凡。
第五检察部 闫红晶
看得见的正义才是真正的正义,阳光下的公平才是真正的公平。在《看得见的正义》这本书中,陈瑞华教授从法谚入手,结合案例,以法理学、法哲学为依据,围绕程序正义对相关内容进行阐述说明,鞭辟入里,透人肺腑,深入浅出阐述了程序正义对于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性。虽然说正义从来不会迟到,但是对于司法裁判来说,由于正义迟缓对于被告人、被害造成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。作为一名法律人,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水平,才能够将公平正义的理念贯穿在具体的办案过程中。
综合业务部 贾玉伟
最近在读的是陈兴良老师的《刑法的知识转型【学术史】》。这本书用学术史的方法梳理刑法专题,是把握学术统络,理解当代中国刑法知识转型的必读之作。它以理论资料归纳为基础,描绘了刑法学的演变过程,充分表达着陈兴良老师研究刑法的态度和方法。每一章都有相对独立性,如果时间不够充裕,甚至可以忽略顺序,把每一章当成独立文章去阅读,是一本兼具形式美和内容美的书。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,让人得到智慧启发,让人滋养浩然之气”。自从开始理论研究工作,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,实践与理论缺一不可、相辅相成,在书里可以找到很多以前办案时遇到的难题的解决办法 ,建立理论体系亦能让自己的独立见解更扎实更丰满。读书是生活态度,也是工作追求。书都读得来的人,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。
办公室 林琳
在这个世界读书日,我想分享给大家书目是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,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指导人们如何阅读一本书。它从阅读的意义,阅读的四个层次(由低到高排列为基础阅读、检视阅读、分析阅读、主题阅读),一本书的透析,阅读的最终目的以及阅读心得五个方面讲述了科学的读书方法。通过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和定义阅读,它使我懂得阅读并不仅仅指将书从头读到尾,而是不借助外力来自我发现提升的过程。阅读也不是每个字逐字逐句的看,而是有系统而渐进的阅读层次的。阅读一本书有其合适的速度,不应该慢到不值得,也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。阅读前应该准备好四个问题,在阅读中找答案,以输出为目的进行输入。最后分享杨绛先生的一段话,坚持读书是一件很酷的事情,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、活着发财,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、懂情趣、会思考的人。书虽然不能带你解决所有问题,却能给你一个更好更全面的看问题的视角。
政治部 张书淳
青春,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生命中的瑰宝。最近,我再次重温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一书。该书一共19篇访谈稿,选用了76幅照片,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。如今的习总书记励精图治,反腐肃贪,蓝图会就,成绩斐然,大国外交,卓尔不凡,他成为举世公认、全民拥戴的领袖绝非偶然,那是七年的知青岁月修身养性、磨练摔打、思想升华的厚重积淀。我将无我,不负人民。”他用这七年来证明;“人生在勤,勤则不匮”,他用这七年来证明;“志之所趋,无远弗届。”他还是用这七年来证明。习总书记在谈到七年知青岁月时说:“15岁来到黄土地时,我迷惘、彷徨;22岁离开黄土地时,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,充满自信。作为新时代的检察干警,唯有初衷不改,方能脚步不停。让我们从小事干起,从现在做起,把检装当战袍,把岗位当战位,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国之梦,让青春之光在为中国梦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奋斗中更加璀璨。
人生四月花开暖,正是读书好时节
在第27个“世界读书日”到来之际
让我们重新打开一本好书
以书为友,不负春光,享受“悦”读吧!